查看原文
其他

让软科学迸发“金石”硬力量

中南大学 2023-06-03

2012年11月,为响应国家发改委号召,服务国家金属资源发展战略,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研究院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十年来,研究院始终围绕国家资源安全观,紧跟社会及技术发展脉络,依托商学院学科平台,与中南大学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金属资源优势学科群紧密合作,从国家安全角度发现现实问题,提出前瞻性对策,为打造供给稳定、经济安全、生态绿色的国家金属资源发展模式提供战略性引领。



疏通上游,维护矿产资源安全性


基于“思想高地、国家智库、信息中心、人才基地”的战略定位,研究院十年里始终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与金属市场的实际态势保持同频共调,不断为国家现实问题提出具有战略前瞻性的研究方案。


新世纪以来,“产能过剩”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道顽瘴痼疾。随着大量投资的涌入,钢铁、铝等金属资源产能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色金属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愈演愈烈,2007-2012年间,产能利用率由90%降至65%,过剩产能形成禁锢金属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枷锁。


研究院创办者黄健柏教授敏锐地关注到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带领团队花费五年时间系统梳理了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的趋势及其治理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式金属产能过剩的每一环进行细致剖析。面对问题,团队从反思着手,针对过去长期实行的产能过剩治理政策,提出要“以供求关系为主线”,尝试更新、更完善的产能过剩判断标准;与数学与统计学院合作交流,探讨更精准的产能利用率测算方式;对矛盾突出的电解铝、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微观机理进行构建分析为治理政策调整及其政策工具选择提供了许多具有深刻借鉴意义的现实建议。


2017年,专著成果《产能过剩的发展趋势和治理对策研究》出版,为调整和完善产能过剩治理政策及其政策工具选择提供了许多具有深刻借鉴意义的现实建议。相关研究报告也全文刊发在第100期《成果要报》,研究思路和项目成果获得全局性推广。


“从战略全局来看,产能过剩和矿产短缺都是我国金属资源行业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清洁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不牢、不稳、不强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在面临大国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难以达到“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的大国经济要求。研究院邵留国教授说:“所以我们在关注优势矿产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紧缺矿产问题的解决方案。”


钴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小金属资源,在电池制造中,能够有效防止电池过热、提高电池材料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物以稀为贵,纵览全球,钴资源的总储量仅在700万吨左右,而三分之二都集中于民主刚果这一个国家当中,导致全球都陷入“钴焦虑”的风暴之中。


稀缺的钴资源重要性越来越高,那现有的钴储备量能够满足多长时间的发展需要?技术要怎样进步才能避免钴安全问题?中国作为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国和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更加需要未雨绸缪,应对潜在的钴供应危机。


对此,朱学红教授及团队成员以国家发展之问为引领,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推进项目运行。首先受到关注的是钴供需量的基础性问题,经过对电池化学技术、电池寿命技术和回收技术等7种场景的模型设计和中、美、日、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区域分析,科学测算了钴资源未来的供需演变态势。


朱学红教授调研杉杉能源


钴发生短缺该怎么办?在对各种情景进行模拟分析中,“再生钴供应都有增加”的现象让团队看到了钴在缓解原生资源压力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回收潜力。对技术组合理想情况的研究中,“再生钴将占累计钴需求的66%,其中75%都将从2035年到2050年产生”的结论令团队坚定了“钴回收将是解决钴供应长期短缺问题,补充原生供应的重要策略”的思路。


对此,团队进一步作出倡议:技术探索、行业监管和能源市场应形成合力,以激励钴回收从而保证未来钴供应安全。


该研究的情景结果为全球尤其是我国的钴周期特征以及技术创新在解决供需失衡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和借鉴方案。研究院秘书长钟美瑞与有荣焉:“这意味着我们的寻找是有价值的、能够产生大力量的。”



贯通下游,提升材料市场有用性


世界市场息息相关,全球经济脉脉相通,我国金属发展之路上,守护经济安全、用金属资源助推经济发展是备受期待的图景。由于历史和技术等原因,我国在国际上长期缺失金属资源定价的话语权且国内经济和产业安全极易被国际市场金属价格波动所影响。


“稀土等优势矿产卖不出高价,而铁矿石等依靠进口的资源则需花费大量资金,价格天平向令人焦急的方向倾斜。”面对激烈的市场价格危机,朱学红教授团队聚焦“金属矿产资源国际市场价格操纵问题与我国定价权研究”,将我国金属市场纳入全球联动体系中,用“两个模型,四个维度”,让因受金融因素与供需因素交织影响而极不易观察的金属价格波动从隐性指标“显形”,让捕捉和预测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冲击有抓手、有工具,助力我国在未来“以合适的价格进口资源的同时将资源出口定价权把握在自己手上”。


从内至外的影响核算,到情景的模拟预测,再到考虑外来风险的规避对策,团队稳扎稳打,以“做接地气、顶天立地的研究为目标”,让思路与模型都有现实依托,呈立体架构,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分析现实问题。


秉持着“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的理念,研究院王昶教授依托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国家战略研究”,详细分析美日欧多国新材料创新的经验,并对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链进行细致考察,论文成果《中国新材料创新突破的路径及政策保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材料市场稳健运行,不但要有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绿色协调的内部循环系统也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绿色的。”研究院在维护金属市场经济安全的同时,也针对生态安全问题集智聚力、建言献策,为金属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适用的建议。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研究院每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所秉承的座右铭与行动指南。在进行“绿色矿山”主题调研时,黄健柏教授带领团队几乎跑遍了郴州所有的矿山,在一线针对废渣堆积、泥石流风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了解现实情况,寻找矿山发展绿色化的结症根源。从学生时代起就参与研究院项目工作的郭尧琦教授感触颇深,“一线人员对问题的感受最深,但可能无法找到关键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调研,全面认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完成‘大课题’不可忽视的一环。”


黄健柏教授调研柿竹园有色金属公司


未来的社会是低碳的,但却是金属密集型的。”为达成我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在2030年前后力争使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金属工业未来将面临日趋严格的生态环境规制。但在这个过程中,能源转型是否成功却在很多方面依赖于金属资源、金属材料的应用。钟美瑞认为:“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金属工业的环境问题;同时,能源转型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能源金属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对此,团队从经济制度环境和金属工业自身禀赋内外两个层面识别我国金属工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内在机理,探索我国金属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可行路径。小到对金属工业产品的资源与环境损耗的核算,对废弃手机等城市矿产的利用;大到对金属产业在未来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金属安全保障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脱钩、金属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评估,一切能够让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都有研究院探索的脚步。


正如柔软的土壤下能育出坚实而丰富的金属矿产,研究院坚持植根“软科学”的沃土,汲取“硬科学”知识雨露,邀请资生、资安、冶金、粉冶等学院专家大咖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交叉融合,“做有大影响的大课题”,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余篇Q1区论文、大量新战略思路在交流中诞生。从全国首个专注金属资源安全的大团队,到获得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先进集体的国家荣誉,八本丛书出版、四篇国家成果要报受到重视。始终专注金属资源战略问题的研究也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培养的年轻教师谌金宇、张宏伟、左绿水、曾安琪等围绕战略性关键金属可持续供应、关键伴生金属全产业链贸易网络风险、金属-能源-碳”协同机制等金属资源领域的现实问题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院用十年耕耘将冷板凳坐热,为守护我国金属资源安全健康发展贡献中南力量。


国家金属资源安全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邵留国说。如今,研究院仍在学科交叉、校企合作、国际交流领域不断拓展,追求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火花,积极寻求更广泛的交流与更深入的研究,坚定地走在探索顺应国家发展与国际形势的金属资源战略的路上。


许多稀有金属矿的品位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从万吨矿产中经过大浪淘沙般地筛选出一点点可用资源,就能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我们不期待用一篇论文改变世界,但相信系统地、深入地面向国家重大问题展开持续研究定可以产生大影响。”邵留国说。


往期精彩推荐

中南专属福利!这些正版软件可以免费使用啦!

小年怎么过?跟着CSUers一起寻找家乡的年味!

福利免费送!中南大学2023年专属定制月历上新啦!


来源 | 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 | 于上淇 张旭

编辑 | 吉海萍

审核 韩艳

为中南科研团队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